《十四五規劃綱要》的宣講會,明確了香港發展新定位,香港須在多方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。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說,香港社會要進一步行動起來:「不進則退,慢進也是退。」
在金融方面,銀行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則向《堅雜誌》記者表示,「十四五規劃」剛好在《國安法》、完善選舉制度實施,以及沒有了反對派對行政機關阻撓後出台,可以讓香港更全面融入國家發展。他相信「十四五規劃」不但會令香港繼續保持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地位,更會成為國家的「試驗田」,幫助未來人民幣國際化;同時亦是一支強心針,讓業界可在國際舞台上大展拳腳,而國際投資者亦會對香港營商環境重拾信心,從而令香港未來有更多機遇。
文:羅偉健 圖:黃冠華
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率領的中央宣講團,兩月前出席立法會有關「十四五規劃」講座。陳振英笑指,當日的講座,令他有如回到讀書時期,一直密密抄,只因內容很多也很複雜,了解需時,不過消化下來後,就會知道「十四五規劃」對香港的重視,也將為香港帶來莫大裨益。
對銀行界而言,陳振英表示「十四五規劃」最主要是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。他認為,國家終極目標是要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,而香港作為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,「十四五規劃」希望香港可以加強樞紐地位,用陳振英的說法,就是「做好一個所謂試驗田的角色,令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繼續加快推進」。
發展資產管理中心迎接「理財通」業務
「十四五規劃」其中一個重點是希望香港成為一個資產管理中心。陳振英解釋,這是因為內地財富一直累積,中產數目一直增加,然而內地運用(投資)財富的方式似乎只集中於房地產:「國家不希望大家炒賣房地產,希望有些正式渠道幫內地居民理財,所以之後我們就會有『理財通』(跨境理財通)。」
「跨境理財通」是由香港、澳門以及內地監管當局,推出的一項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的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安排,通過「跨境理財通」,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可以跨境投資粵港澳大灣區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。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,「南向通」和「北向通」各設1,500億元(人民幣,下同)單邊總額度,個人投資額度100萬元,現有20多家本港銀行表示有興趣參與,預料銀行最快本月(10月)至下月將陸續展開「理財通」服務,讓中港投資者可以跨境投資。
陳振英認為,「十四五規劃」希望香港成為一個資產管理中心,是為了加強香港的競爭力:「目前我們有些地方做得不夠新加坡好,新加坡在吸引資產管理公司方面,一直有稅務以及好多優惠,令好多資產管理公司去了新加坡,甚至成立地區總部。(國家)希望香港在這方面發力,所以給了我們任務,希望我們可以成為一個資產管理中心。」
國際金融先天優勢扮演風險管理角色
其次在風險管理方面,也是香港專長,可以成為風險管理中心。陳振英解釋,香港有多年風險管理經驗,「十四五規劃」希望香港可以將這些經驗幅射到附近其他地區,例如東南亞等地。而最重要是幫助內地並扮演好風險管理角色。陳振英認為香港這方面有先天優勢,因為內地的金融機構是「專業經營」,即銀行只做銀行業務,證券公司只做證券業務,反之香港是「混業經營」,銀行可以做證券又可以做保險,因此相關風險管理經驗比內地豐富,所以「十四五規劃」才要求香港在這方面發揮專長。
另一方面,不少內地企業在美國上市,受美國交易所監管。陳振英表示,如果美國交易所實施一些條例,令這些企業面臨比較大的「合規風險」,這些企業可以回到香港上市,做第二上市或索性遷拆來香港上市,香港可以協助內地企業應對這一類風險。
陳振英說,最重要的一點,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,貨幣在香港可以自由兌換,資金亦可以自由進出,這對國際投資者好重要,無論是上海或是深圳交易所,都沒有這種優勢。
國家金融改革防火牆避免風險大幅轉移
陳振英指出,香港在「十四五規劃」中是國家的「試驗田」,因為香港金融生態得天獨厚,連接國際的規則比內地強,因此在內地很多金融政策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,香港在制度、法律、金融基建、人才等方面都佔有優勢,可以試驗內地想推行的東西。
「在香港做試驗,令金融風險不會立即轉移到內地,所以我們是開荒牛、試驗田,亦是防火牆,防止一些金融風險馬上向內地大幅度轉移,所以無論在人民幣業務或資產管理業務,香港都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。」
政經環境趨穩定有利融入國家規劃
「十四五規劃」中,香港毋疑是一個發展重點,陳振英認為這和香港整個經濟和政治氣候改變有關。「十二五規劃」、「十三五規劃」不是沒有提到香港,只不過當時時機未到,香港仍未能完全融入國家規劃。
作為立法會議員,陳振英對這方面有深刻體會。他認為,「十四五規劃」前,香港政治生態比較多反對派議員,只要政府有一些與內地有關的不同舉措,都會遭到抹黑或妖魔化,所以好多東西不能正式變成特區政府的施政目標。
但這次「十四五規劃」剛好在《國安法》實施之後,並完善了選舉制度,陳振英認為這對香港全面融入國家發展有幫助:「我相信在『十四五規劃』中,大家對香港要做到甚麼目標比較容易達成共識,以往是天方夜談。現在我們有這些條件,真正去講出一些希望達到的指標。我覺得這一次與以往最大的不同,是整個政治、經濟氣氛都改變了不少。」
一帶一路連接點發展離岸人民幣產品
陳振英認為「十四五規劃」最主要是希望香港可以憑着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,讓國際投資者可以通過香港進入內地市場,然後內地企業又可以通過香港接觸國際,特別是一帶一路項目的沿線國家,將會以香港作為一個連接點。
這將會為銀行業帶來機遇,因為國家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,希望用人民幣進行交易,而香港作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,就可以有更多、更好的發揮空間。
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中曾以「儲水池」來形容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存款,陳振英認為香港以往缺乏人民幣產品,港人將人民幣存入銀行後,只能做定期存款,沒有出路。「十四五規劃」給予香港一枝強心針,業界不能再墨守成規,只看自己的市場,要好好發展一帶一路、東南亞地區國家的業務。
多些離岸人民幣產品,可以讓香港的人民幣存款有出路,亦能聚集更多國際資金來港投資離岸人民幣市場,這個生態系統給予銀行大好機會,一邊吸納存款一邊賣產品,長期會令客戶量及業務量大增,從而有可觀的業務手續費收益。
7,000多萬居民大灣區成業界活水
另外, 陳振英認為大灣區是「十四五規劃」之中,香港短期內的一個踏腳石,因為生意先做近再做遠:「其實最近就是先從廣東省省市做起,因為現在去做浙江的生意、做龍江的生意,不是沒有,但始終數目有限以及成本高,廣東省文化如此靠近,時間上又可以一日來回。」
將來在「理財通」實施後,每人有100萬存款額,大灣區有7,000多萬居民,即使只是百分之一也有70萬人,這些人所帶來資金購買香港的金融產品,將會成為好大的「活水」。
銀行磨拳擦掌全方位投資創新
不過捉到鹿都要識得脫角,陳振英認為業界需要做好迎接機會的準備。
第一是金融基建,這反映在金融科技的投入。陳振英認為,金融科技的應用未來5年會越來越強,慢慢會擺脫過去以傳統的方式去服務客戶,特別現時疫情仍未完全消退,很多業務都要通過網上處理,如何利用網上交易平台或是視像會議去接觸海外客戶,這方面要大力投入。
第二自然是人才。這次規劃是基於中港兩地的合作,所以要有好多熟悉內地市場、懂普通話、語言能力強的推銷員。另外,一帶一路業務亦不只使用英文,亦要有認懂得阿拉伯或中亞語言的人才。
第三是加強創新。陳振英說:「以往我們在合規方面做得好強,因為我們的監管機構管得好嚴,但我們怎麼可以令到合規與創新之間做到平衡?這是未來重要的事,我們不要因為監管機構管得好嚴就不去思考新東西,反而應該走出自己的框架,試一些香港以前未做過,希望可以有突破的東西,這些都是銀行要去做好的準備。」
陳振英透露,業界已磨拳擦掌,不少銀行均已開始準備,例如滙豐、渣打、花旗、中國銀行等,已經在人才及金融基建上有所投資,迎接「十四五規劃」帶來的機遇。
展現發展機遇釋除國際投資者疑慮
「十四五規劃」對於銀行界而言,陳振英認為十分積極正面,即使現時中美關係緊張,或許會令一些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營商環境信心動搖,但不會造成太大問題。
「十四五規劃令大家知道,香港未來會有更多機遇,如果我們信心堅定,令他們(國際投資者)知道,香港將迎來一個極大的發展,他們不需要為了一些枝節問題,動搖在香港加大投資的信心,只要消除這些疑慮,大家就可以一路向前。我相信未來5年,我們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機會和空間。」